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王言
(资料图片)
在交出史上最差成绩单后,卤味龙头绝味食品(603517.SH)突然宣布欲谋求港股上市。
图片来源:绝味鸭脖官方微博3 月 6 日晚,绝味食品发布公告称,为加快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增强境外融资能力,进一步提高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拟在境外发行股份(H 股)并在港交所上市。
绝味食品表示,目前,公司正与相关中介机构就本次 H 股上市的相关工作进行商讨,有关具体细节尚未确定,待确定具体方案后,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履行相关决策流程,审议相关议案。
资本对绝味食品此次赴港上市的计划似乎并不买账。3 月 7 日,绝味食品低开低走,股价逼近跌停,最终报收 47.00 元 / 股,跌 8.22%,总市值为 296.68 亿元。
就赴港上市计划、经营现状等问题,时代财经致电绝味食品证券部,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赴港上市,是圈钱还是出海?
2022 年,绝味食品录得自上市以来最差业绩。2022 年业绩预告显示,绝味食品预计实现营业收入 66 亿元~68 亿元,同比增长 0.78%~3.83%;预计净利润 2.20 亿元~2.60 亿元,同比上一年的 9.81 亿元下跌 73.49%~77.57%。
绝味食品解释称,受疫情影响,2022 年公司部分工厂及门店暂停生产与营业,对销售收入及利润造成一定影响;公司加大了对加盟商的支持力度,导致销售费用增加较大;原材料成本上涨幅度较大,造成对毛利率的负面影响;公司本期投资收益减少。
受疫情影响," 卤味三巨头 " 在过去一年业绩集体下滑。煌上煌(002695.SZ)预计 2022 年实现净利润 3000 万元~4000 万元,同比下跌约 79.25%~72.33%;周黑鸭(01458.HK)预计 2022 年营收下跌 20% 至 22.96 亿元,2022 年净利润为 2000 万元,较上一年同期的 3.42 亿元大跌 94.15%。
业内观点认为,在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下,绝味食品赴港上市,更大的可能是为了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增加资金储备。
而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则对时代财经分析指出,绝味食品有可能是为了实现品牌国际化或者拓展国际市场,因此选择两地上市。" 卤制品在海外华人市场或许具有一定潜力,但要拓展海外市场仍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比如市场准入标准、卫生问题等。" 他说。
截至 3 月 7 日收盘,绝味食品、煌上煌、周黑鸭的市值分别为 296.68 亿元、65.17 亿元和 95.8 亿港元(约合人民币 84.4 亿元),市盈率分别为 125.56 倍、211.46 倍和 59.43 倍。相比之下,在港股上市的周黑鸭估值更低。
截至目前,绝味食品在海外市场还鲜有布局。官网显示,最早在 2017 年,绝味食品开始布局新加坡等东南亚市场,2022 年半年报显示,绝味食品主营业务的营收为 32.46 亿元,中国内地以外的市场只有新加坡和中国港澳地区,营收为 6735.82 万元,占主营业务营收的 2.07%。
融资不断,投资收益低
近年来,绝味食品融资扩张的步伐不断。
2017 年上市时,绝味食品募集资金总额 8.05 亿元,主要用于酱卤食品加工建设项目;2019 年 3 月,绝味食品通过发行可转债募资 10 亿元,募集资金用于扩产项目;2022 年 12 月,绝味食品又一定增方案落地,募集资金约 11.80 亿元,用于两个项目的产能扩张。
除了上述三次融资外,绝味食品自上市以来还累计间接融资 6.76 亿元,以此计算,自上市以来,绝味食品共计募资 36.61 亿元。而通过多次融资和扩产,绝味食品的总新增产能超过 27 万吨。
绝味食品曾在 2020 年披露,其产能利用率为 87.46%;从产量来看,2019 年,绝味食品的总产量为 12.85 万吨,2020 年和 2021 年,这一数据分别为 12.85 万吨和 14.25 万吨。
加码扩产之后,如若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或将导致产能空置的风险出现,让绝味食品未来的经营可能面临变数。
除了扩产,绝味食品还常常将手中的现金用于投资。
一位绝味食品投资人曾告诉时代财经,不同于其他卤味企业,绝味食品更像是一家做投资的平台型企业。" 它们有点像腾讯,模仿后者的经营策略,投资可以对自己的主业实现协同的企业。"
近年来,绝味食品已经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投资版图,其全资子公司深圳网聚是重要的投资平台,投资标的包括和府捞面、千味央厨、幺麻子、幸福西饼等一系列消费公司。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上半年,绝味食品长期股权投资余额已经达到 23.31 亿元,其他权益工具投资额为 1.9 亿元,占到总资产的 34%。
但总体看,除了 2021 年,通过转让江苏和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部分股权赚得 2800 万美元,为公司当年的净利润增加 1.1 亿元之外,绝味食品的投资收益并不理想。
官方数据显示,2020 年,绝味食品长期股权投资以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损益为 -1.16 亿元,2021 年为 -6756.89 万元,2022 年上半年则为 -5129.56 万元。以此计算,2020-2022 年上半年,绝味食品长期股权投资的净收益为负。
负债攀升,实控人多次减持
一方面是融资动作不断,另一方面,绝味食品的负债也在不断攀升。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三季度,绝味食品短期借款增至 6.15 亿元,加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有息短债达到 7.35 亿元,而账面货币资金为 10.51 亿元,面临一定的偿债压力。
绝味食品的大股东也在加速套现。
2020 年 8 月,绝味食品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上海聚成企业发展合伙企业(下称 " 上海聚成 ")及其一致行动人上海慧功、上海成广和上海福博计划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 6% 的股份。2021 年 1 月,绝味食品发布公告称,上述减持计划已经完成,上海聚成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减持 25.59 亿元。
根据官方资料,绝味食品实际控制人为戴文军,也是绝味食品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上海聚成、上海慧功、上海成广和上海福博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均为戴文军。2020 年年报显示,戴文军分别持有上海聚成、上海慧功、上海成广和上海福博 57.12%、73.26%、26.60% 和 22.34% 的股份。
2021 年 1 月减持前,上海聚成持有绝味食品 36.17% 的股份;上海慧功、上海成广、上海福博则分别持股 10.19%、5.35%、4.54%。以此计算,戴文军通过上海聚成及其一致行动人共持有绝味食品 30.56% 股份,通过此次减持套现 7.82 亿元。
2021 年 6 月,绝味食品再发公告称,上海聚成及其一致行动人上海慧功、上海成广和上海福博计划减持公司股份,合计减持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 2.96%。一个月后,绝味食品披露减持结果,上海聚成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减持公司总股本的 2.66%,总金额 11.9 亿元。
2021 年 7 月减持前,上海聚成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绝味食品 49.79% 股份。以此粗略计算,戴文军持有绝味食品 27.92% 股份,通过此次减持套现 3.32 亿元。
来源:绝味食品 2020 年年报按照持股比例粗略计算,两次减持后,戴文军共套现 11.14 亿元。
上市 5 年来,绝味食品从 16.09 元 / 股的发行价一路上涨,几度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其市值从上市之初的 70 亿元飙升至最高的 670 亿元,戴文军的个人财富也水涨船高,超过 180 亿元。不过,随着绝味食品的股价进入下行通道,今年以来,其累计跌幅达到 23%,相比历史最高点,市值蒸发约 370 亿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