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市场监管局为第二届“江高赛”评委集中颁发聘书。
(相关资料图)
数字看点
2022年,广东省江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1183件,比上年增长22.72%;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21件,比上年增长19.8%;专利权和商标权质押项目数285项,全省排名第四,比上年增长367.21%;质押金额88.48亿元,登记额首破80亿元,位居全省第五,比上年增长300.41%。截至2022年底,发明专利拥有量5755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013件,商标有效注册量111316件。
创新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打造“一站式”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无缝衔接制度;牵头推动珠三角九市市场监管局建立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推动全市首单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保险落地;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侨都(江门)知识产权高端智库峰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中国专利优秀奖数量创历年之最……这些令人惊喜的成绩,是广东省江门市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最好的注脚。
在江门这片制造业热土上,创新从未止步。知识产权工作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正不断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带动产生经济效益,助力谱写江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高位推进深化改革 打造知识产权创造高地
知识产权是一个地区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是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刚需”。江门市委、市政府始终站在战略全局高度,坚持高位推进,强化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统筹谋划,全力推动落实知识产权工作,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日益完善。
江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知识产权工作作出指示批示,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属地责任,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党组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强力推进知识产权工作。
同时,江门建立以市委副书记、市长为召集人的江门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与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共建知识产权强市实施方案》,印发实施《江门市2023年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工作方案》,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为给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持续激发知识产权创造力,江门建设了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打造全市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咨询、检索、申请、交易、保险及维权等“一站式”服务。同时,举办首届中国侨都(江门)知识产权高端智库峰会,成立全市首个知识产权高端智库专家库,为江门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事业改革发展聚智聚力。
江门市持续擦亮打响“江高赛”特色品牌,成功举办第二届江门市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发现、筛选出一批技术领先、市场潜力大、专利价值优势明显的创新项目,以点带面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为江门市知识产权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为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高价值产出,江门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支持在全市建立45个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致力通过“产学研深度结合+代理机构”的合作模式,完善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机制,积极开展技术研发、专利挖掘、专利布局和海外市场开拓等,打造知识产权创造高地。
在政策引领下,江门逐步形成知识产权强企群,涌现出一批以台山心华药用包装、广东绿岛风等为引领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以海鸿电气、富华重工、励福环保等公司为支撑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在全市兴起一股股科创浪潮。
据统计,2022年江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1183件,比上年增长22.72%;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21件,比上年增长19.8%。截至2022年底,发明专利拥有量5755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013件,商标有效注册量111316件。
目前,江门市共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件,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有2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新增3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7家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化无形为有形 变“知产”为资产
江门有句俗话:“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作为江门地理标志产品的金字招牌,新会陈皮获得银行集体授信额度达6亿元。这是全国首个超5亿元的地理标志质押融资项目,有效破解地理标志企业“轻资产、缺担保”的融资困境,惠及企业约300家。
近年来,在江门市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力量,盘活和运用无形资产,激发创新发展。2022年,江门全市专利权和商标权质押项目数285项,全省排名第四,比上年增长367.21%;质押金额88.48亿元,登记额首破80亿元,位居全省第五,比上年增长300.41%。16家金融机构为江门273家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助力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题。
江门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不断深化政银企联动,引进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交易、担保、保险、法律服务等专业机构,搭建重点园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常态化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建立授信企业白名单共享制度,积极为名单内企业提供合理授信额度和续贷便利;创新质押融资产品和模式,鼓励银行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发更多贴合企业需求的融资产品,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覆盖面。
此外,江门市利用省市财政资金组成的资金池为增信手段,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与工商银行等6家银行合作,约定对其因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生的本金损失按比例补偿,以此撬动银行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增加贷款投放量。同时,组织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全市重点园区开展11场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鼓励园区企业强化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解决企业融资需求。
江门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还不断引导地理标志资源、企业资源、农户资源整合,推动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品牌化,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当前,江门市累计获核准在“新会陈皮”“新会柑”“台山大米”产品上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企业达425家,借助地理标志促进本地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助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强化全链条保护 构建大保护格局
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覆盖领域广、涉及面多,需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等多种手段,从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环节完善保护体系,加强协同配合,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
近年来,江门不断从国家战略高度和新发展阶段要求出发,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1年7月,江门市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成立。2022年8月,开平市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成立。江门创新采用市县共建的模式,由两家中心联合申报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维权援助(江门)分中心于2022年11月变更依托单位为江门市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为企业提供维权援助28次。
江门市市场监管局、市中级法院、市司法局等部门探索建立诉讼、裁决、调解、仲裁等多元化工作衔接机制,加强跨部门协同保护;县两级法院充分发挥“巡回法庭+诉讼服务处”江门模式作用并提档升级,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巡回审判法庭正式投入运作;在全省首推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无缝衔接机制,探索维权调解服务新路径,合力推进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牵头推动珠三角9市市场监管局建立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并加强跨部门知识产权执法协作。
江门不断加大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力度,部署开展奥林匹克标志保护、茶叶类地理标志保护、新会陈皮保护、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知识产权保护及打击无资质专利代理等多个专项行动。2022年全市办理专利行政案件127宗,查处商标行政案件84件、侵犯奥林匹克专用权案件15件、冒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案件3件、侵犯商业秘密案件1件,查处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实现零的突破。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工作相关协调机制,重视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加快构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服务生态,完善知识产权体系建设,联合各兄弟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坚决打击假冒侵权行为,增强新形势下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本领,不断推动江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江门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说。
□陈蔓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