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腾云追月
五一假期,约三五好友,来一场南京郊区游。早听闻,高淳的石臼湖,已从小众景点晋升为网红,皆因此湖广阔的湖面一望无际,看起来像是一片海洋。在小桥流水、杏花烟雨的江南,不常见天低野旷、长河落日的壮美。因此,南京城郊“平替”的海景,自然成了热门打卡地。
终于来到石臼湖,驱车进入一条窄长的公路,景点入口处最热闹也最拥挤。道路两旁是一排排的流动小吃摊,以及长长的汽车接龙。一座瞭望塔高台和一座古桥的残垣断壁、几只鸟儿盘旋上空、厚厚的草浪和下午明媚的阳光,构成了一幅风景画。这画在壮观中带着些许的破碎感,生机中又沉淀着历史的重量。又向前开了几分钟,停在了空旷的路边。但我们并没有从野旷处下去草海,因为,人少的地方,并没有路。沿着公路往回走到了热闹的入口处。一路上远眺,高高的密密的草,像小丘陵一般,一浪连着一浪,连接到湖水边。湖水是一条闪着银光的飘带,水天相接。一条看不见尽头的石臼湖特大桥横跨湖面,桥上的翠绿色地铁列车时而飞奔而过。举着长枪短炮的专业摄影师、三五成群的游人、穿婚纱的新娘,在壮阔的图景中竟是一粒粒的小黑点、小白点。
石臼湖,《当涂县志》记载,因湖形酷似石臼,故称之。如今的石臼湖,与皖南山区、天生桥河、固城湖以及长江等多个水系相连,起到蓄水防洪的作用。湖水同时有灌溉、养殖、航运等功能。因为湖底浅,在干旱时期,湖水面积大减,滩涂上的草越发茂盛,越发强势,于是就有了“草海”的独特景象。古人写“草光天际合,霞影水中浮”,用在此景,也算贴切。李白又写《登新平楼》“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把“寒”字隐去,也算贴合。
4岁的女儿,看见绿油油的草海,兴奋地张开双臂,沿着被人踏出来的小路,冲进了草的海洋。她找到一处停下来,开始在草中旋转自己浅紫色的纱裙,享受风与纱的飘舞。小女孩,在这个年纪,最爱粉粉紫紫的纱纱裙。我并不担心她会摔倒,因为这草柔柔软软,像床垫一般。也不担心衣服被弄脏,因为这草清清爽爽,是清一色细细长长的嫩叶,干干净净,并没有杂质掺在其中。
我拉着她的小手,一起在草中疯跑、旋转,我的裙子和她的裙子翩翩飘动。玩累了,我们一起倒在草上,以天为盖地为庐。想起苏轼“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在茫茫天地之间,人与蝼蚁有何区别?泰戈尔说,世界上没有谁会永远活着,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一直存在,明白了这一点,就让自己尽量快乐吧!
同行的年轻夫妻,跟我说起他们去年秋天来到这里的情形。那时候的草,比起现在更高更软更茂盛,那时候游客很少。他们翻起当时拍摄的“大片”,皆是草与自由的气息。再次来到这里的感受是,草可能是因为人多,被踩得低了些,但是春天的风是暖暖的,而且,下午温柔的阳光,不似秋天的有股子寒意。世间事往往都是这样的,有进有退,有得有失,朝着优点看,万事皆好事。
大自然的景色,是馈赠给人类的礼物。来这里走走,身心得以放松,暂时忘却KPI、忘却经济效益等恼人的指标,这是一种享受。这里是免费的景点,可见享受本身与金钱不一定成正比的。“都说便宜无好货”,不绝对的,大自然给了人们免费的享受。她以广阔的胸怀,平等地容纳每一个人,容纳每一种生物,从古至今未曾改变。在这橘色的斜阳下,在这接天的湖泊前,在这绿草的海洋中,我感受到身体血液的流动,我找到了我。大自然有抚平凡人心灵的魔力。
回程的时候,我们在小吃摊买了一份炸串,吃饱喝足,夕阳渐落,驱车回城。
苏轼道:“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标签: